2015年1月13日下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Dr. Bernhard Schwartlnder)在助手的陪同下到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西苑医院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在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党委书记何军的陪同下,参观了西苑医院名医馆、新门诊医技楼,视察了西苑医院非药物疗法中心、急诊,以及感染疾病科的工作情况。自2013年任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以来,施贺德博士高度关注传统医学的发展。座谈开始前,首先由西苑医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徐峰副主任向施贺德博士介绍了西苑医院的历史传统、医院基本现状、取得的科教成果,以及朝向研究型医院发展的规划部署。然后,西苑医院急诊科黄烨博士以西苑医院为例重点介绍了中国三甲中医院对于突发传染病的应急管理思路,急诊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中医在治疗传染病方面的特色。汇报结束后,就施贺德先…
2015-01-15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设立、北京市科委组织实施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1993年开始实施,其宗旨是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管理专家。迄今共有23批2040人入选并获得支持。实施以来,科技新星计划根据国家创新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涵养和活跃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科发展、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经层层选拔,我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李博主治医师入选2015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近年来,我院非常重视青年科研人才培养。通过各级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将我院打造为研究型示范中医医院。希望我院广大青年医师积极努力,结合医院人才规划,不断提升医院科研创新能力。 人事处 项国梁
2015-01-13
2015年1月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迎来了第四次学术讲座“学科科研工作心得----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探索性研究”。此次学术讲座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徐凤芹主持,所长唐旭东首席研究员主讲。冬日的夜晚,外面虽是寒风凛冽,报告厅内却是温暖如春、气氛热烈。来的医生很多,座位不够,许多医生一直站着。唐旭东首席研究员虽工作繁忙,仍然抽时间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好的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他结合自己科研团队多年工作心得,以“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探索性研究”为例,指出:中医药疗效确切,但治病的道理不清、不能很好地被现代科学接受,且个体差异较大;因此,要在传承的基础上,针对临床实际问题,利用现代科研方法,更好地设计临床及基础研究方案,逐步解明中医药疗法的疗效机制…
2015-01-13
为进一步增强学术气氛、加强我院临床和病理交流,进年轻医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水平,1月7日下午,教育处邀请我院病理科经验丰富的刘炯主治医师,在杏苑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为大家做了“病理与临床”的学术讲座。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的一门桥梁学科,与临床各科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临床依赖病理这个“金标准”来达到明确诊断疾病的目的,而病理也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才能作出正确诊断,最大限度避免误诊或漏诊。因此病理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对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甚至患者本身都是一种“双赢”的举措。就病理工作者而言,学会如何与临床医生、患者沟通,是当前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如“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上皮内瘤变与不典型增生之间是什么关系?”。个别医生会根据自己以往在大学学习时学到的…
2015-01-12
目前中药药效学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蛋白等分子水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研究结果与中医临床评价仍有较大的距离,难以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用药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在5项国家级课题的资助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刘建勋研究员带领团队获得的2014年度国家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药效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在思路、模型、技术、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创新研究。 主要科技创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提出了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药效学研究新思路:将中医临床证候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技术与方法应用于中药药效学研究,制备符合中医临床病证特征的动物模型,建立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评价技术与方法,构建反映中药临床疗效与作用特点的中药药效学评价体系。 2.制备了与中医临床接近的动物模型:…
20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