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8年9月15日杨宇飞主任亲率团队赴密云区东邵渠镇西邵渠村进行科普宣教及调研活动后,金秋十月来临之际,团队于2018年9月29日再次派出骨干成员张彤医师、孙凌云医师,带队前往西邵渠村进行活动,随行团队成员尚有刘群医师、徐钰莹医师、赵娜医师、闫韶花医师、江海军医师及闫蕴孜医师。 团队带来了杨宇飞主任为赵青山书记和其母亲开具的中药,由张彤医师亲自送至赵青山书记家中,代表杨宇飞主任及团队成员对赵书记及其母亲表示慰问。 张彤医师详细地为老人介绍药物的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再次详细询问老人的病情,为老人解释疾病的症状及预后。嘱咐老人注意生活起居,清淡饮食、调畅情志,保持良好心态。 清晨的西邵渠村委会聚集了大量的居民,在刘群医师的带领下,学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
2018-10-23
“北京中医健康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是2015年北京市政府的折子工程,作为领军人才团队的一份子,杨宇飞团队三年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经过多次调研与科普宣教,当地老百姓获益良多。金秋十月来临前夕,杨宇飞主任牵头带领团队骨干成员及北京电视台经过多次微信会议讨论,策划此次活动。2018年9月15日由杨宇飞主任亲自带领团队成员张栋医师、郝洁医师、王雄医师、闫韶花博士研究生和江海军硕士研究生前往密云县东邵渠镇西邵渠村进行进一步调研及科普宣教。 团队成员提前半小时到达东邵渠镇西邵渠村村委会,村委会副书记马清才及村官郝祥接待了杨宇飞主任一行。杨宇飞主任听说赵青山书记感染带状疱疹已半月余,遂由马副书记带路,前往赵青山书记家中探望慰问。来到赵青山书记家中,杨宇飞主任对赵青山书记的病情进行了仔细询问,查色按脉,为赵青山书…
2018-10-23
李连达(1934 年-2018年) 1934 年出生,辽宁沈阳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主任。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七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卫生部甲级科技成果奖。 从事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6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建立动物和人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并用于中药研究向全国推广,至今仍在国内普遍使用;90年代,在卫生部领导下,负责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为我国第一个官方认可的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及技术规范,迄今仍为全国遵守的标准;2000年以来,首创中药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心导管移植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 出身西医的中医医生 李连达出生在一个医学大家庭,…
2018-10-22
伴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一位年近花甲但精神矍铄的老人迈着自信而欢快的步伐径直走向了发言台。他清了清嗓子,发言台下面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崇敬和羡慕的目光从四面八方汇成了一个美丽的聚交点,而这个聚交点的中心就是这位发言台上的老人。他慈祥的面容中带着几分庄严,喜悦的神情中露出丝丝平静。岁月留给他的财富从他心灵的窗户里射出睿智的光芒。“通往院士的路不是一条撒满鲜花的平坦大路,而是一条充满着荆棘和汗水的曲折之路…”这段开场白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它于二零零三年年底刻在我的心里,从此影响了我今后的人生。 这位老人就是我的大学实习导师李连达。 能进入李老师的课题组应该算是一个幸运的意外。那个时候我还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系的大四学生。因为家在北京,所以想在大五的时候回北京实习。我们学校的药理系是五…
2018-10-22
作为李老师的学生,我很幸运承蒙李老的谆谆教诲并受益终生。李老的管理、治学、育人及个人魅力均给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雁过留声 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我搜索了很多知名导师的资料,最终,我选择了时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的李院士并成为了他的弟子。孜孜以求献身科研事业50多年的经历,勇于针砭社会流弊且身体力行的秉性,胸怀疏解苍生疾苦、担当振兴国药重担为己任的胸襟,无不令晚辈敬佩。“这才是民族的脊梁”,药学界的老师和朋友们都如是说。 治学严谨 李老师治学严谨,这是有口皆碑的。我的博士课题是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和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研究当初出现很多难题。古稀之年的李老师和我们一起上实验室,反复研讨实验方案,搜理实验的蛛丝马迹,最后终于解决了难题。对于实验结果,李老师说,不管什么样的结果,那都是结果,…
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