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博致五洲•西苑行 | 讲好西苑医院15年中医药援外培训的“实践课”

发布时间:2025-09-11 浏览次数:
字号:

2025年9月1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党委书记李秋艳应邀出席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并做题为“培育岐黄薪火,共筑全球网络”的主旨演讲。

微信图片_2025-09-19_105101_698.jpg

李秋艳回顾了西苑医院七十年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中医药援外工作的西苑实践与中国智慧。

【博致五洲·西苑行】序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作为中医“国家队”,始终秉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从亚洲到拉美,从学术殿堂到医疗一线,西苑医院以疗效为根、科技为翼、文化为桥,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球的中医药合作网络;从搭建斯里兰卡、尼泊尔、越南的中医药合作之桥,到开创拉美地区中医药培训新篇章,西苑医院以初心为炬、使命为舵、未来为帆,展现了中医药博济苍生的深远力量。

“博致五洲·西苑行”系列报道,记录了西苑人勇担使命、跨越山海,推动中医药惠泽世界、促进文明互鉴的坚实足迹与时代担当。

第一集  我在萨尔瓦多教针灸的第一课

陆永辉:“由于中医学理论形成于2000多年前,这就涉及到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焦点不同,所以阐述清楚中西医学的不同点,回归其思维过程,海外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北京时间2025年8月12日凌晨零时,TK89航班准时从首都机场起飞。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承办的拉美地区首个系统性中医培训班——“萨尔瓦多智慧传统医疗海外培训班”正式启动。党委书记李秋艳教授亲自带队,一行专家跨越38小时、3次转机,最终在当地深夜抵达圣萨尔瓦多。

尽管旅途劳顿,专家组第二天一早就在大使馆安排下,接连拜访萨尔瓦多卫生部、社会保障局和公共卫生高等委员会。在紧锣密鼓的洽谈中,西苑医院与萨社会保障局在项目启动之际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中医药在拉美的推广落下关键一子。

本次培训共有55名学员,包括专科医师、全科医生、康复师等,他们全部具备西医背景,对中国医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却几乎都不了解中国语言、文化、中医知识——这让“西学中”的海外教学充满挑战。

“此次任务承载着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三重使命,希望专家团队严谨治学,确保培训质量,展现中医药精髓与西苑特色。”李秋艳书记的嘱托一直萦绕在我耳边,久久不能平静。如何让这些西医背景的学员理解中医?我反复思考,最终在《道德经》中找到了切入点:“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是实体、是结构,是西医解剖关注的器官和组织;而“无”,是空间、是关系,恰是中医思维的核心。

我决定从三个“看不见”的中医概念讲起——“三焦”“经络”和“气”。它们没有明确的解剖实体,却是理解中医底层逻辑的钥匙:“三焦”,是人体脏腑之间的腔隙与膜理,是水液、气机运行的通道;“经络”,是气血的运行路径和功能调控网络,现代筋膜学研究正逐渐为其提供空间结构的印证;“气”,更不只是空气,而是推动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与信息。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空间医学”的体系——中医关注的不仅是器官本身,更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场域”。这正是与西医实体解剖观最根本的区别。

万事开头难,为了讲好第一课,把以上知识点完整地呈现给“西学中”的海外学员,我与课堂西班牙语翻译进行了反复沟通,尽力把这种“空间思维”讲透。令人惊喜的是,学员们并没有排斥,反而表现出极大兴趣。或许正因为他们是医生,更能理解:只关注“实体”而忽略“空间”,就像只研究鱼而忽略水。随后,我们开展了手把手的针灸实操。循经点穴、针刺得气,这些体验直观而生动,学员们也更加投入。从理论到实践,从怀疑到信任,第一堂课在热烈的互动中落下帷幕。

wechat_2025-09-19_105125_346.jpg

培训开展两周以来,学员反馈出乎意料地好。他们开始理解,为什么一根银针、一味草药能调畅气机、治愈疾病;也开始认同,中西医不是竞争,而是互补——是“实体”与“空间”的融合,是现代医学走向整合的必然。

wechat_2025-09-19_105139_545.jpg

除此以外,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萨尔瓦多从政府到民众对中医的认可与期待。在萨方高效推动下,我们很快获得了临时行医许可,并迅速开展了临床诊疗和带教活动。针灸、推拿、耳穴压豆……中医技术正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一切,离不开西苑医院党委的坚强支持,我们深知,此次培训不仅是传授医术,更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使命。

七十载西苑,而今再度扬帆。在圣萨尔瓦多的课堂中,我们正用银针和仁心,架起一座中医走向拉美的桥。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西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