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序号 | 申请人 | 导 师 | 题 目 | 时间和地点 | |
1 | 马东岳 硕士研究生 | 王福 副主任医师 | 复方金戟颗粒治疗原发性早泄(肝郁肾虚证)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研究 | 13:30-16:20 | 5月6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2 | 李壮壮 硕士研究生 | 刘征堂 主任医师 | 基于病证结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病相关特征研究 | 14:30-17:30 | 5月10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3 | 刘奕呈 硕士研究生 | 马晓昌 主任医师 | 基于CCTA形态功能指标探究冠脉临界病变中医证素特征及参七养心方作用机制研究 | 13:30-17:30 | 5月15日 GCP会议室 |
4 | 张宏伟 博士研究生 | 马晓昌 主任医师 | 扶正养心方抑制铁死亡治疗心力衰竭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 ||
5 | 王钰莹 硕士研究生 | 丛伟红 研究员 | 气血调和方通过FTO抑制ZBP1 m6A甲基化干预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泛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 ||
6 | 肖梦丽 博士研究生 | 陆芳 研究员 |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及作用机制研究 | 14:00-18:00 | 5月13日 GCP会议室 |
7 | 冀瑾瑾 硕士研究生 | 陆芳 研究员 | 基于MedDRA的中医学术语编码字典研制示范性研究 | ||
8 | 樊懿萱 博士研究生 | 杨志旭 主任医师 | 清化托补方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机制研究 | 13:00-18:00 | 5月9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9 | 徐建兴 硕士研究生 | 杨志旭 主任医师 | 脓毒症慢重症期的证素研究与古籍虚劳病方的数据挖掘 | ||
10 | 李纪新 硕士研究生 | 张晋 主任医师 | 复方五味子膏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前期的临床疗效回顾及机制探索 | ||
11 | 扈潇华 硕士研究生 | 孙林娟 主任医师 | 九味升阳方调控MSA-OH卧立位血压及动态血压波动的临床研究 | 13:30-18:00 | 5月14日 杏苑楼第二会议室 |
12 | 王文婷 博士研究生 | 刘玥 主任医师 | 丹连通脉方联合间歇性禁食抗糖尿病血管钙化的机制研究 | 14:30-18:30 | 5月16日GCP会议室 |
13 | 赵嘉静 博士研究生 | 黄欲晓 主任医师 | 基于血管新生扶正化瘀方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 8:00-12:00 | 5月16日 基础楼一层会议室 |
14 | 李河桥 博士研究生 | 谢京红 主任医师 | 补肾助孕颗粒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 | ||
15 | 吴贝贝 硕士研究生 | 刘剑 副主任医师 |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名老中医结直肠癌电子病历症状抽取 | 15:00-16:00 | 5月13日 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 |
16 | 邹和德 硕士研究生 | 赵家有 研究员 | 化湿通痹方治疗湿热蕴脾型勃起功能障碍的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对照、非劣效性研究 | 13:30-16:20 | 5月13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17 | 赵子维 硕士研究生 | 郭军 主任医师 | 男性不育症肾阳虚证诊断标准的建立及核心指标集的初步构建 | ||
18 | 郭俊 博士研究生 | 郭军 主任医师 | 灵归方治疗少弱精子症(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及基于“肠-睾”轴的多组学机制研究 | ||
19 | 张雪雪 博士研究生 | 李秋艳 主任医师 | 元姜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 13:00-18:00 | 5月16日 制剂楼会议室 |
20 | 王金 硕士研究生 | 李蕾 主任医师 | 揿针迎香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 13:30-18:00 | 5月15日 杏苑楼第一会议室 |
21 | 茹姝婷 硕士研究生 | 褚利群 主任医师 | 直刺眼外肌附着点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研究 | ||
22 | 陈铚晗 硕士研究生 | 刘静 主任医师 | 刘静教授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研究 | ||
23 | 王雯雯 硕士研究生 | 樊茂蓉 主任医师 | 间质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素研究 | 8:00-12:00 | 5月16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24 | 苏文文 博士研究生 | 樊茂蓉 主任医师 | 香草酸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及进行性肺纤维化预测模型的构建 | ||
25 | 施月 博士研究生 | 张昱 主任医师 | 基于外泌体miR-21介导的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的足细胞保护机制 | 13:00-18:00 | 5月16日 学术报告厅 |
26 | 喻丽 硕士研究生 | 许勇钢 研究员 | 基于TET2研究青黄散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 | 13:30-16:30 | 5月16日 肿瘤科会议室 |
27 | 郭秋月 硕士研究生 | 李柳 主任医师 | 含砷中药青黄散方案治疗MDS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及DNA甲基化调控机制 | ||
28 | 陈露莹 硕士研究生 | 蒋跃绒 主任医师 | 活血解毒中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 8:00-12:00 | 5月16日 GCP二楼会议室 |
29 | 蔡雅杰 硕士研究生 | 白瑞娜 副主任医师 | 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活血化痰中药干预的队列研究 | ||
30 | 黄开月 硕士研究生 | 吕林 副主任医师 | 随机对照试验中药复方汤剂安慰剂的制作和多维度评价研究 | 8:30-12:00 | 5月17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31 | 梅春凤 硕士研究生 | 薛红 副研究员 | 参苓白术散低分子量多糖调控肠道微生物-短链脂肪酸轴改善乳糖不耐受腹泻的研究 | ||
32 | 乔希筠 硕士研究生 | 王凤云 主任医师 | 基于Nrf2/SOD2通路和巨噬细胞极化探究参七和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机制 | ||
33 | 陈典 硕士研究生 | 张路 主任医师 | 纳米梅花针透皮给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 8:30-10:40 | 5月24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34 | 郑爽 硕士研究生 | 邹本良 主任医师 |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降糖消脂胶囊对肥胖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疗效机制 | 14:30-18:00 | 5月16日 药学部办公室 |
35 | 朱美霖 硕士研究生 | 陈筑红 主任医师 | 基于益气养阴法探讨降糖消脂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去分化机制 | ||
36 | 李晓雅 博士研究生 | 刘龙涛 主任医师 | 参莪消癥方调节免疫炎症稳定AS易损斑块的机制研究 | 13:30-18:00 | 5月27日 杏苑楼第二会议室 |
37 | 李德秀 硕士研究生 | 刘龙涛 主任医师 | 痰瘀互结型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特征与脂质组学研究 | ||
38 | 邢雅璇 博士研究生 | 张京春 主任医师 | 室性期前收缩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分析及 调肝益气定悸方作用机制研究 | 14.00-17.00 | 5月15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39 | 罗洁 硕士研究生 | 马堃 主任医师 | 基于文献分析与德尔菲法的高催乳素血症中医证候及影响因素研究 | 8:30-12:00 | 5月16日 财富嘉园B座1006 |
40 | 王越 博士研究生 | 马堃 主任医师 | 补肾促卵方通过Hippo/Yap通路调节卵泡线粒体融合/裂解和能量代谢改善DOR的机制研究 | ||
41 | 钟观兰 博士研究生 | 马堃 主任医师 |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究补肾促卵冲剂治疗PCOS导致不孕症临床疗效与机制研究 | ||
42 | 闫蕾 博士研究生 | 余仁欢 主任医师 | 健脾祛湿和络方调控肠道梭菌经TLR4/MyD88途径促进FOXP3+Treg分化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 | 13:30-17:00 | 5月16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43 | 王文茹 硕士研究生 | 余仁欢 主任医师 | 健脾和络方干预IgA肾病的临床观察及肠道微环境探索 | ||
44 | 李敏 硕士研究生 | 马晓娟 主任医师 | 冠心病血栓前状态患者辨识指标的筛选及冠心II号方抗血栓机制研究 | 13:00-18:00 | 5月23日 杏苑楼第一会议室 |
45 | 李亚琴 博士研究生 | 郎娜 主任医师 | 龙牡膏方基于PAR2/mTOR/Nrf2通路调控自噬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索 | 13:30-17:00 | 5月16日 脾胃病科会议室 |
46 | 宫晓 博士研究生 | 薛梅 研究员 | 基于Inflammasome/Caspases通路活血解毒优化方抑制内皮细胞焦亡/凋亡抗AS的机制研究 | 8:00-12:00 | 5月17日 杏苑楼第一会议室 |
47 | 韩森福 硕士研究生 | 薛梅 研究员 | 基于RASS、NO/ET通路桂枝升压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心气不足证患者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 ||
48 | 崔晓珊 硕士研究生 | 郭浩 副研究员 | 双参芎连颗粒调控FGFR1–TGF-β/Smad2轴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 9:00-12:00 | 5月19日 基础楼一层会议室 |
49 | 杨丽丽 硕士研究生 | 李磊 副研究员 | 双参宁心胶囊介导Piezo1舒张冠脉减轻冠脉微血管疾病损伤机制研究 | ||
50 | 徐少君 硕士研究生 | 张金艳 研究员 | 元姜方调控心肌细胞钙转运与氧化应激串扰保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 ||
51 | 郭帆 硕士研究生 | 付建华 研究员 | 基于IL-11/MEK通路探讨SSNX方干预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效应及机制研究 | ||
52 | 谢成志 硕士研究生 | 任建勋 副研究员 | 人参-三七通过FOXO1/RAB7/自噬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机制研究 | ||
53 | 汪月丹 博士研究生 | 唐旭东 主任医师 | 基于miR-495/NCAM1/PI3K通路探讨温脾清胃颗粒调控内脏高敏感治疗肠-脑互动障碍症状重叠的机制 | 13:00-18:00 | 5月16日 杏苑楼第二会议室 |
54 | 温永天 博士研究生 | 唐旭东 主任医师 | 基于TrpA-TAAR1途径研究普雷沃氏菌参与IBS-D内脏高敏感机制及肠安Ⅱ号方的干预作用 | ||
55 | 徐晴 博士研究生 | 温艳东 主任医师 | 基于miR-223-3p靶向FBXW7/EZH2/CCL2 通路探讨柔肝健脾方改善IBS-D肠黏膜低度炎症的作用机制 | ||
56 | 葛文通 硕士研究生 | 温艳东 主任医师 | 高风险萎缩性胃炎与中医证素、Ghrelin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代谢组学研究 | ||
57 | 刘启予 博士研究生 | 徐浩 主任医师 | 1级高血压血管重构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及平肝活血中药干预效应机理 | 9:00-11:00 | 5月18日 杏苑楼第一会议室 |
58 | 赵智茹 硕士研究生 | 龙霖梓 副主任医师 | 银杏叶口服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及调控斑块内血管新生的机制探讨 | 8:30-11:30 | 5月18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59 | 方梦鑫 硕士研究生 | 黄欲晓 主任医师 | 基于“肾藏精,精舍志”论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 | 8:00-12:00 | 5月16日 基础楼一楼会议室 |
60 | 陈云梦 博士研究生 | 张允岭 主任医师 | 健脾益肾化浊方通过Nrf2/NCOA4 通路调控铁自噬-铁死亡改善血管性痴呆机制 | 13:30-18:00 | 5月14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61 | 张啸 硕士研究生 | 刘剑刚 研究员 |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心力衰竭能量代谢与中医证型关联机制 | 14:30-16:00 | 5月28日 基础楼一层会议室 |
62 | 李芮 博士研究生 | 杨宇飞 主任医师 | 基于健脾补肾解毒法的晚期结直肠癌疗效验证及临床决策模型建立 | 9:30-11:00 | 5月18日 西苑医院肿瘤防治办公室 |
63 | 曾钰梅 硕士研究生 | 许云 主任医师 | 健脾补肾序贯方对晚期结肠癌化疗协同作用及机制研究 | 14:00-18:00 | 5月27日 肿瘤科热疗会议室 |
64 | 谷珊珊 博士研究生 | 许云 主任医师 | 癌因性疲乏中医人群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研发及特征识别富集化研究 | ||
65 | 王洁 博士研究生 | 付长庚 主任医师 |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 13:00-18:00 | 5月20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66 | 谭宇 博士研究生 | 史大卓 研究员 | 三七总皂苷调控CathepsinB/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改善冠脉微循环的研究 | ||
67 | 王一名 博士研究生 | 高蕊 主任医师 | 基于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急性咽痛的疗效及个体化联合用药推荐研究 | 13:00-18:00 | 5月20日 GCP二楼会议 |
68 | 鞠春晓 博士研究生 | 徐凤芹 主任医师 | 基于脂自噬探讨化浊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8:30-12:00 | 5月18日 杏苑楼第二会议室 |
69 | 温伟 博士研究生 | 赵福海 主任医师 |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中医证候预测模型构建及宽胸气雾剂作用靶点研究 | 8:30-12:00 | 5月25日 杏苑楼第二会议室 |
70 | 谢蓓莉 博士研究生 | 赵福海 主任医师 | Zedoarondiol靶向糖酵解酶PKM2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机制研究 | ||
71 | 汪津禾 硕士研究生 | 郞娜 主任医师 | 鹅绒藤软膏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及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初探 | 13:30-17:00 | 5月16日 门诊楼2楼消化科示教室 |
72 | 郑晓宇 博士研究生 | 刘建勋 研究员 | 基于保护血脑屏障研究脑肿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效机制研究 | 13:00-18:00 | 5月21日 基础楼一层会议室 |
73 | 李峰 硕士研究生 | 姚明江 研究员 | 黄芪提取物通过周细胞PDGFRβ信号介导脑梗死后神经修复机制研究 | ||
74 | 袁月 博士研究生 | 任钧国 研究员 | 基于叶酸代谢的气阴两虚证脑梗的生物学基础及生脉饮的作用机制研究 | ||
75 | 李想 硕士研究生 | 张颖 研究员 | 血府逐瘀汤的中西药相互作用临床前评价研究 | 9:00-12:00 | 5月22日 基础楼一层会议室 |
76 | 刘兆悦 硕士研究生 | 林力 研究员 |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血府逐瘀汤组方功效配伍研究 | ||
77 | 范嘉俊 硕士研究生 | 张鹏 研究员 | 栀子、延胡索提取物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过程的研究 | ||
78 | 卢妍 博士研究生 | 陈可冀 院士 | 宽胸气雾剂靶向Dld乙酰化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心肌代谢重编程的机制研究 | 9:00-12:00 | 5月22日 杏苑楼第一会议室 |
79 | 张延宇 博士研究生 | 胡晓梅 主任医师 | 龙柴降血方治疗热毒血瘀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其对脂肪酸代谢CD36/PI3K/AKT通路的调控机制 | 13:00-18:00 | 5月23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东楼南支334教室 |
80 | 褚国洁 博士研究生 | 王承龙 主任医师 | 人参皂苷Re通过miR-195/SIRT3轴调控氧化应激与线粒体动力学减轻心肌梗死的机制研究 | 8:00-12:00 | 5月21日 杏苑楼第三会议室 |
81 | 刘永成 博士研究生 | 董国菊 主任医师 | HFpEF基本证候诊断与分布研究及苓桂气化2号方干预HFpEF的机制研究 | ||
82 | 刘思雨 硕士研究生 | 董国菊 主任医师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医分期诊断量表的研制与应用 | ||
83 | 谭仔龙 硕士研究生 | 沈建武 主任医师 | 特色电针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多中心临床疗效、安全性研究 | 9:00-11:30 | 5月16日 杏苑楼学术报告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