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07-05 阅读次数:16002
西苑穴位贴敷之脾胃病科
穴位贴敷是用特制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预防、保健、养生、治疗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疗法。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三伏时节,天气炎热,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节,根据“春夏养阳”理论,此时以特定的药物,在胸腹脐部的任脉、脾经、胃经选取特定穴位贴敷治疗,以气相应,以味相感,可健脾温胃、调节脏腑、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便秘。
穴位贴敷时间及疗程(2017年):
头伏:2017年7月12日(周三)——2017年7月21日(周五)
中伏:2017年7月22日(周六)——2017年7月31日(周一)
润中伏:2017年8月1日(周二)——2017年8月10日(周四)
末伏:2017年8月11日(周五)——2017年8月20日(周日)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疗法结合三伏时间,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贴敷。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贴敷效果最佳,可达到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之效。贴敷时间:成人每日一次2-4小时,每伏7次。
2.贴敷对象:胃肠疾病成人患者。
3.禁忌人群:孕妇、贴敷局部有破损者及皮肤过敏者不宜贴敷。
4.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5.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前来医院处理。忌食发物,如牛羊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
贴敷地点:
每伏前3天:门诊1层脾大厅。
每伏后7天:住院部南区2层脾胃病科病房处置室。
联系人:
李振华、李保双、王萍、纪太军、宋秀江、赵一丁、钟民、李媛媛、卞立群、张丽颖、张北华、黄砚萍、聂颖
电话:62835317、62835248
脾胃病科 2017年